學,F有教職工2924人,其中專任教師1897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190人。教師隊伍中現有院士8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4人,各類國家級人才85人次,各類省部級人才94人次;“龍江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24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科技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8個。
學,F有學生3萬余人,其中本科生1.6萬余人、碩士研究生1萬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學校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國際化進程,堅持“視野寬、基礎厚、能力強、素質優、可靠頂用”的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信念堅定、人格健全、樂于探索、務實篤行的一流工程師、行業領軍人才和科學家。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高素質人才,優秀學生典型不斷涌現,自2016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最美大學生”,4人榮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3人榮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近年來,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等國際國內各類賽事中獲得國際和國家級重要獎項逾千項,“E唯”代表隊連續兩年獲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冠軍,“E唯”機器人創新團隊、“創翼”創新團隊獲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5名學生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先進集體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勝杯,大學生創業聯盟連續五年獲“全國十佳KAB創業俱樂部”。2011年成立創業教育學院。學校被授予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范基地、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畢業生以“可靠頂用”而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成為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之一。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維持較高水平,連續15年位居黑龍江省榜首,畢業生去向主要為“三海一核”主體領域及國家戰略重要領域,近80%畢業生投身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半數以上畢業生在世界及國內500強企業就業。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及提名獲獎占全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獲獎總數的40%。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14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國的將軍、部長、省長、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的技術領軍和高級管理人才,他們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工作一直是學校發展的先行力量,不僅以國內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曾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水下探測、高性能艦船設計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現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重要依托力量。當前,學校是我國首座數值水池虛擬實驗系統的聯合牽頭研制單位,是我國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兩萬箱超大型集裝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設計研發單位。為我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噸集裝箱船、豪華游輪、鉆井平臺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在國內首次完成5艘UUV水聲組網。學校研制的悟空號深潛器成功自主下潛至10896m,是目前我國自主下潛最深的無人無纜深潛器。學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綜合定位系統,保障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多次深潛任務,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并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十三五”以來,承擔各類項目57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30余項?蒲挟a品質量管理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是國內高校首家通過“雙認證”的大學。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為首批14家國家認定的實驗室,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對俄科技合作平臺。牽頭成立“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核安全與仿真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艦船動力”“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獲黑龍江省認定。學校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學校人均科研經費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